软件费用 资本化

软件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软件资本化和费用资本化的区别在于,如果软件资本化,则该项支出计入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会减少当期利润,只是在日后的使用期间进行摊销,相当于支出被递延处理了:如果软件费用化,则该项支出计入企业的费用,会减少当期利润。

企业在选择资本化或费用化时,还需要关注该软件是否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一、软件开发企业怎么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

软件开发企业怎么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 (1)自行开发软件产品销售成本确认的具体方法

公司自行开发软件产品的研发费用未予资本化。

销售时向用户提供的光盘和加密设备金额很小,公司在采购光盘和加密设备时一次计入损益,因此自行开发软件产品无销售成本。

(2)技术开发服务成本确认的具体方法

公司技术开发服务业务的成本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外包成本,系公司在向用户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过程中向第三方分包服务、采购软硬件和地理数据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三种情况:

①服务分包支出。

对于部分应用系统中的非核心子系统开发以及设备安装服务等,公司从经营效率与成本的角度考虑通常对外分包。

②软件产品或硬件产品采购支出。

公司在提供技术开发服务过程中,需要采购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以及服务器、PC机、显示屏等硬件设备。

③地理数据采购支出,主要是采购各类商用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电子地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

外包成本约占技术开发服务总成本的40%。

二是技术开发服务实施过程中的直接人工,主要包括技术开发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

人工成本约占技术开发服务成本的60%。

公司为每一技术开发服务项目建立《项目成本控制表》,记录项目发生的成本。

其中:人工成本按月据实结转;

分包劳务产生的成本根据技术开发服务主合同的完工进度结转,成本结转比例与收入确认的完工进度比例一致;

软硬件和地理数据采购成本因其金额很小,采购时一次结转成本。

(3)代理软件产品销售成本确认具体方法

代理软件产品的销售成本为公司自其他厂商采购软件产品时发生的实际支出,公司按采购的实际成本结转相应代理软件产品的销售成本。

保荐机构和会计师经核查认为,发行人收入、成本的确认原则及收入、成本确认的具体方法是恰当的,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软件开发企业进行费用核算: 1、公司做软件开发的中间费用,一般计入“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软件开发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证时要看公司研发费用支出比例的,把人力成本都进研发费用。

2、这个项目需要高新技术含量。

若是属于高新技术项目,可以到税务局备案,税前扣除,并再加计50%扣除所得税。

3、举例说明:

若税务局认定研究开发费为100万元,可以税前扣除。还可以加计50万税前扣除。

在所得税清算时调整扣除。

4、关于技术开发费

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以下统称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对上述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下列技术开发费项目,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

5、软件企业成本核算 软件企业成本的构成分为:硬件成本、软件成本、使用及维护成本、培训费用和准备费用等五大部分。

二、软件升级的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

一般应做费用化处理。

如果升级费用较大,而且升级的收益期较长,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三、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那些把戏

近期看到一些新闻鼓吹某公司2018年业绩增长,是行业最大赢家等,翻阅年报后不禁哑然。

该公司大比例研发费用进行了资本化处理,比之前多出数十亿元。

其实,类似利润调节器在年报里较为普遍,如果单看最终净利润数据去判断上市公司经营实情,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创新、科技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理念基石,加大研发投入是我们最乐于看到的企业行为。

即便大多数人不是专业人士,我们从常识性的角度去考虑,一家企业如果当年所有的研发投入都作为费用扣除,或者大比例资本化处理,都是相对不合理的。

然而,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让这样的会计调整经常在年报中上演。

研发费用如果费用化,就是进入了利润表,从利润里扣除;

如果资本化处理,就是进入了资产负债表,没有扣减利润,从而提高了当期的利润水平。

一般而言,在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企业容易选择费用化的处理方式,因为收入迅速扩大利润高企,不会对业绩造成多大影响。

反之,在行业景气度低的时候,企业就被迫选择资本化的处理方式,力保净利润可以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至于下降得太厉害。

上述企业多年都没有资本化一分钱研发费用,2018年首次大比例资本化,正是说明了所处行业的景气度较低。

实际上,所处行业确实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如果剔除资本化研发费用这几十亿元,企业的净利润是显著下滑的。

分产品看,企业毛利率较高的产品,也在2018年有着明显的下滑趋势。

其实,企业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有相应的规定,但是研发和开发的阶段不好判断,相关条件也需要企业高管进行判断。

特别是,上市企业公开信息的披露内容,还没有细致到允许投资者可以判断资本化的地步。

所以,资本化比例的会计调整空间,一直是巨大的,是企业调节利润的好工具。

企业研发费用问题

最合理的会计处理,是在谨慎性和配比性原则下,既不高比例资本化,也不完全费用化,让企业的研发支出不会严重扭曲利润水平。

可惜的是,现实会计实操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企业在充分利用调整空间。

制造业、软件业、医药业等是此类现象高发的行业。

2014年,监管部门发过一份关于上市公司进一步规范研发费用资本化的监管通报,对部分软件行业上市公司在研发费用资本化方面存在的较多问题,进行了案例说明。

研发费用并不完全符合资本化条件,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等,是监管部门主要指出的问题所在。

比如,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不清,开发阶段相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不明确。

以及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同时满足五项标准才能资本化,但这五项标准均是原则导向规定,实际操作仍依赖企业的审慎判断。

最后,监管部门提示对研发费用资本化形成的相关资产持续关注,按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减值测试,并在年报中对研发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披露,避免因过度资本化造成资产虚高。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宏观经济发展减速,许多行业也告别了高增长时代。

无论是近期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商誉领域,还是多年以来一直多有调整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等领域,在2018年以及随后几年的年报中,一定会有不少企业进行各种盈余管理,甚至是违规违法操作。

所有拿着调整后的利润数据,营造业绩蒸蒸向上的行为,都应该被资本市场所唾弃。

大家再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copy-right@foxmail.com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nqingnuo.com/kuaiji/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