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控制风险

一、如何控制风险成本

如何控制风险投资的成本?1. 精简目标不明确的项目和任务在确保企业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每个项目及任务进行审查,削减那些与目标不符的项目和任务。

2. 明确各部门的成本控制任务实施全员成本管理,先确定各项费用的最高限额,然后将成本控制责任横向分解至各部门,纵向分解至各小组和个人,并与奖惩机制相结合,确保责任、权利和利益相统一。

建立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管理体系。

3. 实施成本核算和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成本控制计划,包括可控费用(如人事、水电、包装、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原料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

每月、每季度由财务部门汇总数据,并对超支和异常数据进行红色标注。

相关部门需在月底会议上对超支部分做出解释。

制定《流程与成本控制SOP手册》以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并设立成本控制奖励,将其作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

4. 采用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策略“提前”策略包括加大技术投资和控制采购成本;

“延伸”策略则涉及整合上下游供应链。

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转变传统的成本观念,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应对市场挑战。

二、成本控制风险 有哪些

成本控制风险就是在成本控制活动中,由于成本控制失效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它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市场竞争力削弱。

一、成本控制风险产生的原因1.成本控制意识淡薄产生的风险。

当前许多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风险也没有一个足够的认知,从而成本开支随意,成本控制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成本转嫁产生的风险。

当一个部门以不可控成本替代其可控成本时,成本转嫁就发生了。

对于按可控成本评价的生产部门来说,它有动力用固定成本来替代变动成本,因为成本责任中心通常不对不可控成本的上升负责,结果是尽管该中心的可控成本降低了,但企业的整体成本可能上升了——固定成本随着变动成本的下降反而上升了。

成本控制的有效运用,要求成本管理者预见这种转嫁,规避成本转嫁风险。

成本转嫁降低了业绩评价系统的激励作用和公正性,所以成本管理者对成本转嫁应高度重视和关注。

3.过分关注短期成本目标产生的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怎么做好成本控制

  导语: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建筑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

但共同点都是为了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创新和提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及微利经营的空间里,挖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建筑施工企业怎么做好成本控制

  1 影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原因

  目前,影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

  1.1 盲目投标风险高 ,成本管理埋隐患

  当前,由于建筑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盛行。

面对市场压力,不少施工企业不惜采取低价竞标、垫资施工等方式,盲目参与投标,把盈利的希望寄托在项目变更以及其他途径上。

  一些施工企业标前踏勘流于形式,对现场情况了解不深,招标文件和图纸会审研究不透彻,导致成本预算不到位,造成预算漏项、预算错误等情况,出现项目中标即亏损的局面,结果使企业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

  1.2 重生产施工,轻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粗放

  当期,我国施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一些企业重施工、轻管理,片面追求企业产值和施工规模。

或者成本目标不明确,只注重对直接成本的控制,缺乏全成本理念,对成本的动态变化认识不足,对管理中反馈出来的成本信息重视不够,出现问题不认真分析、总结,稀里糊涂地盈利或稀里糊涂地亏损,屡屡在同一问题上栽跟斗。

  2 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对策

  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施工企业的利润基础在施工项目上。

企业的成本管理说到底还是项目的成本管理。

  而任何一个施工项目,无论大小,从投标到项目完成,都需要耗费成本。

包括项目前期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其他各种费用,所有这些费用的总和,构成了该项目的总成本。

  要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就应该树立施工项目全成本概念,合理预测施工项目的经营风险,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对施工成本进行动态管理。

  2.1 事前分析决策

  2.1.1 科学决策、慎重投标

  由于当前的建筑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发包人常常处于强势地位,往往采用低价中标的办法选择施工队伍。

在这种招标方式下,很容易造成施工单位中标即亏的局面。

  因而,在参与项目投标前,施工企业须仔细了解现场情况,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充分预测项目风险,对招标人的资信能力、资金情况等进行认真评估。

同时,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施工技术、材料价格及各项费用情况,结合项目特点,慎重决策,由企业的经营、财务、工程技术等部门合作,合理确定投标价格,争取以理想价格中标。

  2.1.2 认真优化施工方案,合理确定成本目标

  项目中标后,要认真组织图纸会审。

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造价等方面考虑,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方法、施工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选型、技术组织措施等进行优化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2.2 事中管理控制

  2.2.1 加强人员管理,降低人工成本

  项目开工之初,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按照“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人员配备,降低人工成本。

  一是要按照岗位需求,对何时进人、进多少人、进何种人,要事先筹划妥当。

人员配置,必须考虑岗位需要、人员与设备的配比、人员与工序、技术方案的对应。

每个施工班组应当按不同工种、不同技术等级的人员合理搭配。

  二是根据每个人的技术特长、能力水平等,并且尽可能兼顾个人意愿,确定人员分工。

三是要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劳动定额和责任目标。

可以根据实际,参考市场信息、班组认可的标准,采用内部承包形式,给班组下达承包任务,充分调动大家的劳动积极性。

  2.2.2 机械设备的管理

  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包括从设备选配到合理使用、检查维护、修理保养全过程。

设备选配,要根据工程特点、工程量大小以及工期要求,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维修上便利”来选配所需设备。

对于初期购置费用较大、使用周期不长但又必须要用的设备,可以考虑到租赁市场租借的形式。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负荷,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设备闲置时间,降低机械台班使用成本。

  正确配备设备操作人员,定期做好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降低设备大修成本,防止设备事故发生。

  对本项目不再使用的设备,应及时协调到企业内部其它有使用需要的项目,以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2.2.3 抓好材料物资成本的控制

  在施工项目中,材料费一般约占施工总成本的60-70%。

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材料成本有较大的节约潜力。

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可以用材料的节约来弥补亏损。

因此,加强材料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浪费,对成本控制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材料成本的管控需把好以下几道关口:(1)预算关。

工程开工前,必须反复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分析,测定材料需求数量,提出材料申请计划。

  (2)采购关。

采购要货比三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选购质优价廉的材料。

要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

除非价格看涨,否则,要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减少资金成本和保管费用。

同时,公开商家的联系方式,以提高透明度,增加监督力度。

  (3)入库验收关。

材料送达以后,应由采购部门、仓管部门、质检部门一同对其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进行验收、入库登记。

对易保管或到货即用的材料,验收后直接卸到用料现场,以减少二次搬运费用。

  (4)出库发料关。

根据用料计划,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健全出库台帐和审批领用手续。

领用材料,需经项目经理或其指定的专人负责审批。

特殊材料实行以旧换新制度。

  (5)下料用料关。施工下料用料,应由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技师跟班指导,减少浪费。

  (6)边角余料回收再用关。边角余料要回收,多余材料应及时退库,防止丢失。

  2.2.4 加强财务管理,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项目成本中,除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等直接成本以外,间接费用——即非生产性成本所占比例也非常可观。

企业内部还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公布各项目的非生产性支出情况,以相互比较,促使项目降低费用。

  2.2.5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所谓的质量成本,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是企业为了保证项目质量而支出的费用;

二是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损失。

  作为施工企业来讲,应该树立以质取胜,以精品工程占领市场的观念。

但是,盲目追求工程质量,可能会增加企业额外投入,降低企业利润。

所以,在质量管理上,应当以满足合同要求条件下的高质量、低成本作为项目管理的目标,消除质量通病,杜绝返修、重建现象发生。

  2.2.6 加强安全管理,控制事故成本

  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浪费。

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不管是机械事故还是人员事故,对施工企业来说,都是不必要的损失,有些损失可能还是非常惨重的。

  因此,项目部要提前做好安全预案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好各级安全岗位的定人、定岗、定责,选派一些工作认真、胆大心细的职工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项目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监管,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积极做好防范措施,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控制事故成本。

  2.2.7 努力争取变更,扩大利润空间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现场情况与招标文件中描述的情况存在根本性差异的可能,这就需对原设计的部分项目在工艺、方法及数量等方面做出变更、优化。

  工程变更往往能为施工企业摆脱合同价格偏低、扩大自身利润空间、挽回成本损失提供机会。

所谓“中标靠低价、盈利靠变更”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合理变更,减去了一部分利润率不高的子项项目,同时在一些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子项上做文章,以增加利润空间。

  发生工程变更事项时,应及时出具变更联系单,征得设计单位、监理和业主一致同意后,及时组织实施。

变更项目完成后,应就工程量及价款出具联系单,及时请设计、监理、业主签证确认。

在申报过程中,应善于“抓大放小”—— 金额小的、利润薄的应善于舍弃,把申报重点放在金额大的、利润高的项目上,使大的变更能够更顺利地得到确认、批复。

  2.2.8 圆满完成收尾工作,项目管理善始善终

  从现阶段的情况看,由于许多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技术力量相对匮乏的情况,或者基于人工成本的考虑,很多项目到了竣工扫尾阶段,企业就把主要技术力量抽调到其他在建项目,以致扫尾工作拖拖拉拉,使已有的经济利益逐步流失。

  因此,要高度重视竣工验收工作,及时办理竣工验收。

验收之前,项目部应将所有的工程资料进行检查汇总,并提交给企业预算部门和总工办等工程管理部门,通过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工程竣工资料的正确、完整;

对初验中甲方提出的意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认真处理,确保及时、顺利交付。

  2.3 事后检查控制

  2.3.1 及时办理工程决算,加强应收帐款管理

  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项目决算,明确债权、债务关系。

要指令专人负责与业主沟通,加强决算、催款力度。

发现有坏账可能时,应立即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与业主协商,签订还款协议,督促业主明确还款计划和时间。

同时,要随时做好诉讼准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在诉讼时效内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避免损失扩大。

  2.3.2 分析总结,反馈考核

  项目竣工决算后,项目部应对整个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掘成功经验,剖析问题和不足,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提供参考经验。

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应对该工程结算资料和施工成本、项目绩效情况作详细审查、评价,对盈亏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有关人员奖惩意见。

  3 结论

  加强施工企业成本动态管理,强化项目成本的内部控制,对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成本控制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2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偏差  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顾单方面强调降低成本,把成本最低化作为企业战略目标,而没有考虑到产品的竞争能力,没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没有将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

片面地追求降低成本,可能在短期内会带来较好的效应,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还必须兼顾产品的不断升级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来降低成本。

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3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以是否节约为标准,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

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

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

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

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

  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来降低产品成本:一是规模效益,二是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以期由此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

由于其规模的大小受需求大小的制约,更何况现在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差异正在加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有缩小的趋势。

企业成本简单的从核心企业转移到供应商或分销商,非但不能降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而且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从而减少了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增值。

尤其是在当今日趋公开的市场环境下,过分的成本转移将使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

  4成本管理理论和内容僵化、手段老化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而忽视对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采购、销售、投资和日常管理活动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

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

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

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

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任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现代管理手段。

  5对成本的功能变化认识不足  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产量。

现在不少企业仅仅考虑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

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地考虑市场的容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足,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这好比一个人跑的方向错了,你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从而形成不断降价的恶性循环,这样企业的生存也会面临很大的障碍。

  6成本管理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7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  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成本的核算过程过分简化。

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但在现代化的制造情况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⑴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

⑵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

⑶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

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8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我国企业在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时,目前较多的考虑采用租赁、拍卖、兼并、破产、债转股等“外科手术“,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改制改组过程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严重,而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

另外,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检测不力,也影响到企业健全内部成本控制机制的主动性。

  9忽视对企业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  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运行机制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来增加成本控制的约束力,难以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素企业的成本管理文化,在有些企业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正品当废品、钢材当废铁、纸张当抹布、电脑成了游戏机、电话成了聊天工具、能奢侈决不节约,每天总觉得钱太少,时间太多。

  一、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企业的成本管理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成本管理时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

  目前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性费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

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立足于市场。

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并且具有储存功能,信息反馈速度快,可以增强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这种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成本管理的要求了。

  2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短期行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现阶段,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3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

管理者可以任意接触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同时,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去调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4企业的技术水平制约力成本的降低  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

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者来降低,但这种方法不可能使成本一直降低,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改进产品成本,就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但是一些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的兴趣不高,原因是经理的任期一般短于技术创新的收益期,也就是说技术开发往往减少本期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经理任期内的利润,指望经理接受一种减少其任期内的利润但增加其继任者业绩的技术创新方案是不现实的。

  5成本核算方法存在局限性  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通常采用基于数量的直接人工小时或金额将间接成本分配给产品,企业往往采用某个职能部门间接成本分配率,将支持性资源分配于单个产品。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一方面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会夸大那些直接人工含量产品的成本,而人为缩小另一些利用更多自动化生产的产品成本,最终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另一方面,随着产品多样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其对资源的消耗也存在巨大的数量差异,使用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则会多计大规格、高产量产品的成本,而少计小规格、低产量产品的成本,歪曲了产品成本。

  三、从理论和实际角度如何加强成本控制  (一)树立新的成本控制概念  (1)树立企业成本经营的概念;

(2)树立企业依靠成本竞争概念;

(3)树立作业成本概念。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  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成本控制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程序和措施蚁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部门和业务特点,确定业绩评价对象;

(2)明确业绩评价目标;

(3)对业绩评价对象设立请假指标;

(4)根据行业特点,选择评价标准;

(5)对业绩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6)提出评价报告;

(7)对评价结果进行考核与激励。

  (三)搞好技术开发,提高科技水平和效益  开发一项全新的技术,虽然耗费较大,在短期内的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期的角度分析,则可能带来长期的、大量的成本节省,这种技术开发的投资是合适的。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客观情况指定技术改造规划,加强培养科技队伍,依靠自己的科研力量与科技单位、高校院及其他企业联合进行年纪书开发,尤其加强对成本影响较大的环节进行技术攻关,用科技力量解决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提高经济效益。

  (四)强化质量意识,降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质量和成本是企业的生命,又是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

有人认为强梁质量会引起成本增加,尤其在产品供不应求时往往忽视质量问题。

从企业整体和长远利益看,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是统一的。

因此,企业要树立提高质量就是降低成本的概念,正确处理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五)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经成为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其降低成本的作用是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企业应投入适当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统筹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规划,建立ERP系统,减少企业各自为战,盲目投入,重复浪费的现象。

  (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全员的成本意识  在成本管理中,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主观动因包括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间的人际关系等。

人为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对其加以重视,可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起很大的作用。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那么在成本控制中可以走出一条新路子。

要在企业中培养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企业应建立一个人人关心成本的文化氛围。

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应使人人都关心成本,形成一种良好的降低成本的机制。

大家再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文章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copy-right@foxmail.com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nqingnuo.com/caiwu/1303.html